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,指發生于兒童時期,與同齡兒童相比,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、注意持續時間短暫、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。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,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%-5%,男女比例為4-9:1。
在一個小城市里,有一位名叫李媽媽的母親,她有著5個心智障礙的孩子。這些孩子在社會上常常被邊緣化,他們面臨著生活的困境和挑戰。
然而,李媽媽并沒有放棄,她決定帶著孩子們一起創業,創辦一家愛心菜鳥驛站。
看上去,它和別的菜鳥驛站沒什么不同。裝潢普通,40多平米的空間,門頭是菜鳥驛站的統一藍色logo;位置普通,毗鄰一個居民小區,隱身在一排店鋪里。
但它也很特殊。他們撐起了驛站全天超13個小時的運營,為這些心智障礙的孩子找到了一份工作。
驛站順利營業半年,從不被接納到備受好評,從毫無經驗到摸索出方法。愛心菜鳥驛站的創辦初衷是為了幫助社區中的弱勢群體,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和自立能力的培養。李媽媽相信,每個人都有發光的機會,只要給予他們機會和支持,他們也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。
這個創業的過程并不容易,因為孩子們的心智障礙使得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難。然而,李媽媽并沒有放棄,她通過不斷的努力和耐心,幫助孩子們克服困難,學習新的技能。她給孩子們提供了專業的培訓和指導,讓他們逐漸適應了工作環境。
在愛心菜鳥驛站的工作中,孩子們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工作,如包裝、分揀、送貨等。他們用自己的雙手,為社區居民提供著優質的服務。雖然他們的工作速度可能比一般人慢一些,但是他們的細心和耐心卻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贊賞和信任。
愛心菜鳥驛站逐漸發展壯大,不僅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便利,也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。他們的努力和奉獻感染了更多的人,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選擇支持他們的服務,這也給了孩子們更多的機會和動力。
除了工作之外,李媽媽還注重孩子們的教育和成長。她組織各種培訓和活動,讓孩子們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。通過這些活動,孩子們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得到了提升,他們也更加樂于與他人交流和合作。
在這個愛心菜鳥驛站的創業過程中,李媽媽不僅給了孩子們希望,也給了社區居民一個關愛和支持的平臺。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,她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,也為社會做出了貢獻。
心智障礙青年們第一次接觸驛站工作,放快遞、貼標簽看似瑣碎簡單,卻需要反復多次練習才能做好。
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是送貨上門。找樓棟時會迷糊,門牌號也分不清,剛開始,就出現過905的件送到了906的情況。
智能化送貨要會操作手機:拍兩張照片上傳系統,一張是快遞的面單,一張是擺放在門口的快遞和門牌的合照。孩子們用了近5個月時間才學會獨立拍出清楚的照片。遇到拍糊的面單,媽媽們只得敲開住戶家的門,滿心歉意地讓他們把快遞拿出來,再重拍一次。
現在孩子們對于哪棟樓在哪兒、走哪條路最近都已經爛熟于心,半小時就能送完一車20多件貨,出錯也越來越少。這是近9個月不斷練習的成果。
有次去給一家外國住戶送貨,敲開門,遞上快遞,一陣沉默。話到嘴邊,還是忘了英文怎么說,但他用中文完整地表達出了:“這是406的快遞”。門里的金發阿姨心領神會,對他說了句“thank you”。
在李媽媽的帶領下,愛心菜鳥驛站開始與其他社會企業合作,共同推動弱勢群體的就業和自立。他們成立了一個培訓中心,為心智障礙的孩子們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訓和職業指導。通過這個中心,他們不僅能夠學習到更多的實用技能,還能夠接觸到更廣闊的就業市場。
同時,愛心菜鳥驛站也開始擴大自己的服務范圍。他們與社區醫院合作,為殘疾人提供送藥上門的服務;與超市合作,為老年人提供代購服務。這些服務不僅為弱勢群體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,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。
在驛站的墻壁上,貼有一張服務用語說明。對應“收件”“送件”“寄件”場景下的禮貌用語。
“我們的孩子有時候挺可愛”,李媽媽覺得刻板行為有時不是壞事。面對絡繹不絕來取件的顧客,大人們有時累了煩了,不再主動詢問,讓他們自己取件。但孩子們不會,永遠熱情地打招呼。
對于這些孩子來說,從取件的居民口中聽到一句“謝謝”,就能開心好久。被肯定讓他們很有成就感,甚至爭著去送快遞。
隨著愛心菜鳥驛站的影響力不斷擴大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心智障礙兒童的教育和康復問題。政府加大了對特殊教育的投入,學校紛紛設立了心智障礙兒童的特殊班級,為他們提供更專業的教育和培訓。
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下,心智障礙兒童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。他們不再被孤立和邊緣化,而是被社會接納和尊重。他們的笑容和努力成為社區的一道風景線,讓人們更加相信,每個人都有發光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