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動癥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,指發生于兒童時期,與同齡兒童相比,以明顯注意集中困難、注意持續時間短暫、活動過度或沖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。多動癥是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,其患病率一般報道為3%-5%,男女比例為4-9:1。
最近,寧波實驗學校為一名特殊學生舉行了一場獨特的畢業典禮,讓參與者動容不已?;仡檶W校多年來艱難而又充滿奉獻的送教上門歷程,以及學生展現的自信和勵志,引人深思。
這場畢業典禮專為一位腦癱學生而設,歷時九年。退休校長何紹英以志愿者身份領導了一支愛心送教團隊,由退休教師和全體黨員組成。他們克服重重困難,希望每個特殊學生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機會。
近年來,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特殊教育,支持、關心特殊教育,確保特殊兒童的受教育權。讓特殊學生從有學上到上好學,不但是政府的責任,也是很多殘疾兒童家庭的迫切需要,同時也是我們不斷完善支持保障體系的攻堅任務。
目前,因為無障礙條件、師資配置、學生殘障程度、交通問題等復雜因素,一部分學生不得不接受送教上門的教育安置方式完成九年義務教育。“每周一到兩次,每次一到兩小時”的送教上門安置方式為重度、極重度殘疾兒童提供了公平的受教育機會,這也成為殘疾兒童受教育的必要補充。但對于有學習能力的腦癱等肢體障礙學生來說,家長們有時會覺得送教上門是“打折”的教育。沒有學習時間的保證,沒有同伴交流的環境,沒有社會活動的實踐,孩子們很難實現充分的發展。
我們要讓更多有學習能力的殘疾兒童接受完整、不打折的教育,讓他們走進校園,擁有自己的書桌、交往的同伴。我們要讓更多的殘疾學生融入普通學生的學習和活動,讓他們感受到平等和包容,同時也要幫助普通學生認識和接納不同的個體和文化,從同情到幫助殘疾學生,再到尊重殘疾學生,為世界的多樣性貢獻力量。
特殊學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來自包括公益力量的可持續,面對復雜的現實,往往捉襟見肘。勉力維持,必然影響融合教育的質量效果。我國持證殘疾人中,存在肢體障礙的是最大的群體,也是送教上門占比很大的一部分。其中就有很多學生具備學習能力,迫切希望通過多方努力,獲得更高質量的教育。
在這方面,我們需要創造良好條件,做好頂層設計。通過深入宣傳融合教育理念,建立完備的無障礙設施,提供專業的特教師資,形成區域層面的專業支持機制,提高專業服務能力,統籌醫療、衛生等多方資源,更好地保障有特殊需要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。
我們要通過完善支持保障體系,利用信息技術賦能,讓更多志愿者不再把時間精力花在送教的路上,而是用在支持保障體系建設的關鍵節點上。
特殊學生包括那些有學習障礙、身體殘疾或者其他特殊需求的孩子。他們可能需要額外的幫助和資源,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能力取得成功。相反,通過普惠發展的教育政策和措施,每個特殊學生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潛力。
普惠發展的教育政策應該注重提供包容性的學習環境
學校應該為特殊學生提供適合他們需求的教育資源和設施,例如無障礙的校園、輔助學習工具等。這樣一來,特殊學生就能夠在一個無歧視和包容的環境中學習,不再感到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異。
普惠發展的教育政策還應該關注個性化的學習需求
每個特殊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需求,因此,教育系統應該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幫助。例如,為學習障礙的學生提供個別輔導,為身體殘疾的學生提供特殊的輔助設備等。只有在滿足特殊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上,他們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。
教師應該接受專業的培訓,了解如何教育和支持特殊學生。他們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耐心,能夠理解特殊學生的需求,并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。同時,教師還應該與家長和其他專業人士緊密合作,共同關注和支持特殊學生的發展。
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普惠發展的重要因素。我們需要樹立一個包容的社會氛圍,讓特殊學生感到自己被接納和尊重。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,消除對特殊學生的偏見和歧視,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困難,追求自己的夢想。
強化特殊教育的普惠發展,讓特殊學生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同樣離不開家庭教育的賦能。善接納是家長給特殊兒童成長最重要的助推。善接納,自強不息,社會給予殘疾學生更多的支持、尊重,才能讓殘疾學生追求個性的價值,勇敢前行。